天乐斋随笔之七十
录入时间:2022/12/10 14:18:24
书法气息
所谓"气息",汉语字典的解释是:一为呼吸,指的是人呼吸出入之气。二为人说话的声气,意思是从人说话的声音、语调中,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他的意思和取向。三为讯息,指说话的音调透露出来的讯息,比如是缓还是急?四为气味,指有气息造成的味道。五为习气,人的气息会反映在人的习惯上,比如高兴时会仰起头,忧愁时会双眉不展。六为诗文等艺术作品的风格。例如,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深沉。因为豪放,所以主观、浪漫,以虚寓实,喜好明月青山,江河湖海,浪迹天涯。因为深沉,所以客观、写实,反映现实。关心平民百姓的疾苦,所以多用格律诗,章法严谨。再例如,画南方山水多用披麻皴。而画北方山水多用斧劈皴。是因为泥土植被的多少,给人的气息是滋润、饱满、厚实,还是陡峭、险峻、岩石高耸。
就中国书法艺术而言,素有南北书风之异同。如南多书卷气,北多金石气的说法。"书卷气"和"金石气"是中国书法艺术两个很重要的审美范畴,也是书法家追求的两个不同的艺术境界。书卷气,高雅、清逸、流美、自然。金石气,朴拙、浑厚、苍茫、自然。都是书法艺术家在作品中透露出来的意蕴和风度。

纵观古今,余以为,书卷气和金石气都是书法艺术家笔下"文气"的物化,是书法家通过毛笔的挥写,流露并凝固在纸上的个性、才情和技法。当然,这些看似简单,实质内涵丰富的点画、线条、结构和章法,无不浸润着创作者一辈子的心血和修养,展示着作者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对艺术哲学的深度认识,甚至是作者的宇宙观、人生观认识的全部。
书卷气和金石气都是中国书法历史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并被广泛认可的两种主要的审美精神气息。两者在风格上虽然有诸多的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崇尚自然,崇尚张扬作者的本质精神,甚至在追求"文气"上是共同一致的。
笔者还认为,书卷气和金石气虽然各有审美的标准和侧重,但两者并不是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和对立的。而是可以互相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提高的关系。笔者曾提出"南北互补论",认为,南方的书家要多学习北碑,多学习汉代石刻书法,多了解金文,多游览摩崖石刻和造像,增加补充南方书家的博大气质,丰富南方书家的创作内涵。北方的书家多读名人手扎,多临摹名家手卷,多领略江南水乡的滋润、文静和典雅,也会给自己的创作带来补益。

什么是"时代气息"?或者换一个提问的方法,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崇尚什么样的艺术气息?估计这类问题可以提出,可以讨论,但是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因为每一位创作者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去洞察这个时代。取什么,舍什么,创作者自然会判断。当然洞察、判断是一回事,能不能真正把握住时代气息,又是另一回事。因为时代气息确实存在,但是最为正确的评价,可能要交给子孙,交给后代。当事人可能无法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原因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据笔者所见,我们正处在一个百年巨变的关键时刻。,中华要崛起,民族文化要振兴的当下,需要我们有一个全球胸怀,把中国书法艺术放在世界文化艺术大背景下去审视,去考虑他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方向。
常言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鼓励创新,鼓励探索,鼓励弘扬人的本质精神和个性,体现博大、和谐、融合的主旋律和正能量,就是具有时代气息的好作品。
刘熙载在《游艺约言》中说:"书要有金石气,有书卷气,有天风海涛、高山森林之气。"他的意思是,除了"金石气"、"书卷气"之外,还有第三种"气息",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学命题。所谓"天风海涛"就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其中特别强调了速度与力度的统一。其次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于无形的生动变化。所谓"高山深林",突出了一个"高"和一个"深",不仅要有"高远",而且还要"深远"。但是,学问的"高深",首先需要"清静"为前提。在喧闹的城市中,你能不能开辟一方清静之地?能不能在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留一点时间清静地思考和创作?至关重要!心不清净,思想和创作就不可能高深。做学问如此,搞书法创作也是如此。所以刘熙载还说:"高山深林,望之无极,探之无尽,书不臻此境,未善也。"

陈方既指出:"天风、海涛、高山、深林,四种不同的自然景象,却有苍莽、浩淼、雄伟、博大的共同点,总之有一种使人感到高深、雄伟、深厚、博大、难测其竞(境)的审美意味。"(《陈方既论书法》第一卷第267页)这也说明了早在清代,就有象刘熙载那样的有识之士,在呼吁中国书法该有的气息、风格和整体精神状态。
记得早在青少年时代,笔者就认真读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刘熙载的《艺概》六卷,其中还记得他在《书概》中的几段论述:"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右军书以二语评之,曰,力屈万夫,韵高千古。""篆尚婉而通,南帖似之。隶欲精密,北碑似之。""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然北自有北之韵,南自有南之骨也。"还有著名的论断:"秦碑力劲,汉碑气厚,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这是他对"时代书风"的详实论述。

还记得刘熙载对于用笔的论述:"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在论及"骨气"時,他说:"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字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刘熙载在谈到书法"气息"的时候还说:"书要兼备阴阳二气。""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婦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傖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筍气,皆士之弃也。"
在中国书法气息的门类中,"大气"也是一个重要的审美,或者说是书法美学不可获缺的一个重要论题。也就是说,不管你的作品具有什么气息,只要是大气的,都是美的。由此,还引申出"大雅"、"大度"、"大美"、"大格局"、"大气派"等概念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