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语言
书法语言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他是一种特殊的、专业的艺术语言,其基本特征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以汉字特有的笔墨、线条、点画、结构,通过艺术化的排列组合、布局,表达书写者个性、素养、情怀的艺术。它不是绘画却有文字的图像,它无声却有音乐的节奏,它不是舞蹈却又胜似舞蹈,不是太极又酷似太极,没有色彩却又墨分五色。黑白之间,浸润渗透着、表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和思想。
中国书法语言的形成与创作过程,是书法家匠心追求的结晶。
不要一说起中国书法的语言,就只想到书法家写的是什么,是唐诗还是宋词,这只是书法语言的素材而已。书法语言是书法艺术的一个表现形式,它通过笔墨线条的大小、粗细、长短、方圆、虚实、曲直、正侧、收放、轻重、浓淡、干湿、疾徐、聚散等等,一系列矛盾关系的精心安排及和谐共生、互补发展实现的。

黑白是大自然的基本色,也是万物的基本色。中国书法以黑白为基本色,而且只限于两色对立统一。因此它是世界上色素最少、最为朴素的、最原始的艺术,是体现宇宙基本规律的艺术。
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由点、线、面构成,汉字书法也体现着这种极简的,反应事物最基本规律的方法,用点线面表现了所有汉字的形象,呈现了书法艺术的全部。由于历代书家各自对点、线、面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加上个人的喜好和个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
书法语言的点、线、面,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文字本身的点、线、面,这个部分是约定俗成的,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和书体模式规定性,不容随意改变和破坏。另一个是书法语言形式上的点线面,主要是整体的格局、区域的分布和排列组合产生的各种变化。
文字的点、线、面,构成了汉字的字内空间。整体的格局、区域的分布和各种排列组合,形成了汉字的字外空间。字内空间与字外空间,既分彼此,又相互联系,相互生发。就书体而言,篆、隶、楷书的字内空间与字外空间相对稳定,分割较为清晰。而行、草书,特别是大草的字内空间与字外空间的界限,几乎完全被打破,形成了两者完全互为因果,互为联系的统一体。由于大草的字内空间与字外空间几乎不分彼此,合二为一。所以需要书写者具备较强的统揽全局的能力。

无论是处理字内和字外空间,古人都有很好的办法和足够的理论,有待我们去学习和掌握。例如"知其白,守其黑"、"经营位置"、"阴阳互补"等。
唐代张怀瓘有云:"文则数言乃知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文字论》)说明了点、线、面功夫非常重要。透过一笔一画,就能看出书家的修养,看出书家内心的审美追求。
书法艺术语言的追求,也是人生的追求,是书家对大自然美好境界的向往。真所谓"取象天地间,得法有无中。"
书法语言,是从艺术美术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书法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问。其中包括产生书法语言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例如,在客观条件方面,就要研究汉字形象的语言表达、汉字书写的点画意义、毛笔的表现力、墨与纸的作用,以及汉字书写内容的美学意义等等。在主观条件方面,就要研究书法家的传统功夫、综合修养,特别是个性、宇宙观和世界观,以及创作主体对美的认识等等。因此,研究书法语言就是在研究和丰富书法美学,它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哲学的意义。
每一位书法家,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属于自己个性的书法语言。这就是书家的特色或称之为艺术风格。
既然汉字从出生起,就"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来源于自然万物,都是万物形象的传达和不断抽象、演化,先天就具有审美的客观条件。加上艺术家的因事、因时、因文字内容、因个性的再创造,一件件活生生的书法作品就这样产生了。

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为什么不仅能愉悦书写者自身,还能感染观众,使观赏者产生联想,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感受到书法的美。原因是书法艺术作品虽然已经固化在纸上,裱在镜框里,张挂于展厅或居室,但字里行间却活生生记录着书写者当时的心情,透过点画、线条和章法、布局,反映了书写者的情怀、功力、修养以及几乎所有的信息。用刘熙载的话说就是"书者如也",用汉代扬雄的话说,便是"书,心画也"。"如"也好,"心画"也罢,两者所说的都是文字的"书迹",都是书写者的"心迹",都是书写者把握和理解客观事物的能力。因此,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一定是既把握物象之本,又活生生反应了此时此刻书写者情怀和审美的作品。
临池的体会告诉我们,为了写好一件作品,首先要对书写的文字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解读过程,取其精华,突出重点加以发挥,立象尽意。然后凭借着书家的空间意识加以创造。文字内容是客观的,受汉字构成的限制,不可逾越。但是书法家所能创造的字外空间是无限的。诸如,你准备为所要书写的两个字,如何立意?如何造象?用多大的纸,把所要书写的两个字放在整张纸的什么位置?周边如何留白?以及主体文字的周围作何处理?包括怎样落款?怎样用印?等等。笔者认为:书写者加强对字外空间的认识和利用,比字内空间的塑造更为重要,创作的余地更为广阔。
著名书法理论家陈方既先生曾说:书法语言从文字开始书写就已经产生,但是原始状态缺少语言使用的自觉,只有到了具备书写主体情性表现力和主体有了利用物质条件进行情性表现的修养和能力时,才(真正)有了书法语言的自觉。(略有删改)因此,在书法创作中,只有充分展示"我的本质力量和我的情性",才能形成和张扬个性化的书法语言。

人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作品的无限丰富性,所以本能地鼓励创新,鼓励书法家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的汉字形象。从文字结构、章法布局,到落款方式、盖印、装帧等一系列全新的视觉享受。
创作主体在挥写中留下的书迹,是书写者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是作者对人生态度、艺术态度的全部表现和高度概括。因此,字里行间,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技法水平和具备的专业知识,还显示了作者的宇宙观,哲学观和人生观,以及对艺术的价值取向。
创作主体的修养、个性和审美取向,决定着艺术语言的质量和艺术语言的丰富程度。
中国书法艺术,几乎不可能抛开文字去谈论作品的艺术性。既然如此书法艺术的创作主体,为何不尝试利用文字内容作为素材,去探索能够表情达意的创作?"积极主动地根据所要书写的文字内容,借取其文意、意境、意象,去思考、生发书情,促发书法语言的创造?当书写之意与文词之意、意境、意象互相生发时,岂不更有强烈的艺术效果?"(陈方既语,略有删改)笔者认为,陈先生说的非常明白,他早在2003年出版的《陈方既论书法》时,就已经指出了当代书法家应该努力的方向。
几天前,有朋友托写"金泽小吃"四个字,起初认为这个内容调动不了我的创作情绪,但后来再思,这是一件很有烟火气,接地气,有百姓日常生活情趣的内容。因此操笔尝试,结果非常意外,第一张就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追其原因,是在书写前经历了"小吃街"、"小吃",尤其是凭藉对"古镇小吃"的熟知程度和想象,一提笔就把"金泽"的"金"写的如同古镇老房子的缩影,然后充分利用四个字里的所有点的书写,尽力表现小吃、糕点的意象味道,尤其是"吃"字边旁"口",完全可以想象成如同包子一类的各种点心。"吃"字的最后一笔,突然一改常态,采用了汉简的写法,使整件作品立刻活跃起来,象征性地表达了来古镇吃吃玩玩的乐趣。

类似的创作比比皆是,记得一年前,我在为古美总工会书写"温暖小屋"时,也是因为这四个字的文字内容引发我的创作激情。记得当时我认真倾听了领导对设立"温暖小屋"的目的和意义的说明,得知它还可以为快递小哥提供息脚、充电、补水等便利服务时,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好举措,接着觉得这是一个好名字。因此,就事论事说了一句,"因为有水有阳光,自然就很温暖。"谈笑间,一件有水、有阳光的"温暖小屋"就这样完成了。现在想起来,再次说明能不能完成一件贴切的好作品,书写者对所要书写的内容有没有情感,有着密切的关联。
2008年我为上中路幼儿园50周年园庆纪念册题写封面"慧笔游世界",比较多的,考虑到用儿童的笔画,使用稚拙、天趣的线条,试图用儿童的语言去完成书写。
还有那件"雁山阁",是专为新设立的上海雁山阁健康管理公司养生馆书写的。因为有"大雁"、有"山",还有"阁,作品既要表达李太白携友人夏十二登上岳阳楼,揽洞庭风光。眼前大雁南飞,远处山间,明月升起,推杯换盏,畅饮佳酿。顿时,一切烦忧尽消的意境。又要表现新机构、新公司从事健康养生、健康管理这个"阁"的雄心伟业。因此,就产生了这件风格博大、壮志凌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