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首届开云电子官网学员书画作品网络大赛(十三)
录入时间:2017/7/5 13:30:47

也说“笔墨等于零” / 循之


第二季作品今天起上网了,这一期与大家说说“笔墨等于零的问题”。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我的理解是,首先“脱离了具体画面孤立的笔墨”,没有说作为技法的笔墨本身,更没有说不要掌握笔墨技法。


第二,他特别强调了“孤立”二字,就是明确地告诫大家,在评价一件作品时,不要孤立地去评价这件作品的具体的“笔墨”。例如,只评论“点如何如何”,“捺像不像颜真卿”等等。


第三,要正确地理解“笔墨的价值等于零”。吴冠中是要告诫那些只关注笔墨、只关注技法,而忽视作品本身艺术感染力的评论家或观众。并没有说,不要重视笔墨技法的训练和掌握。


因此,笔者作如下归纳。


1.中国书画是靠掌握具体的笔法、技法来完成作品的,但是一件好的作品,除了技法、笔法之外,构成的因素有许多,笔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诸如人文修养、艺术家的自身气质、性格,还有他所掌握的笔墨技法、宗派及历史传承等。


2.技法学习和训练是必须的,是进入传统书画的必由之路。不仅不可忽视,还要尽可能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面去深入学习和掌握。例如,学习花鸟不懂工笔、写意。学习书法不会正、行、草技法。学习书画不了解点、线、面等,就无法入门,就不可能打开传统之门。


3.艺术家及其传统艺术的爱好者、学习者,不能仅仅满足于技法的掌握,特别是在进入创作时,不能为技法而技法。技法是为创作服务的,是为表现艺术精神服务的。


4.吴冠中推翻了传统笔墨,创造了“吴式笔墨”。就是这独具特色的“吴氏笔墨”打动了观众,形成了吴冠中绘画艺术的魅力。吴冠中有一次回答记者提问时,进一步说明了他为什么要推翻旧有笔墨,他说:“笔墨跟着时代走,时代的内涵变了,笔墨就要跟着变化,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创造出新的笔墨,还有其他新的手段,为我服务。”


5.然而,吴冠中的创新从何而来?他“推翻”的底气从何而来?笔者以为,他还是从学习传统中来,他深知了传统文化中“变”的真理,他懂得了表现个性、表现时代精神的道理。


因此,每一个学习者应该懂得,当你脑中一片空白时,当你对传统和前辈的探索一无所知时,你的起步只能从学习开始,然后取舍,再然后变革、创新。尤其是学习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它有一个“先入后出”的问题。


吴冠中的变革,很有魅力,很具开创性。然后,他的主基调还是“黑白”对比,“阴阳互补”,他的笔墨还是中国的。





吴宜萱 桃源问津图


全图

循之题首

局部一

局部放大

局部二

局部放大

局部三

局部放大

局部四

局部五 

■ 此件山水作品意临文徵明《桃源问津图》卷,画心长700厘米有余,宽35厘米。卷首有吴寒松校长手题隶书"桃源问津图"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移目至画心,一股清新雅致之气迎面而来,让人留恋其中。作品出自一位十五岁女孩之手,能看出其多年的勤奋操练与修为,委实难能可贵。如果说美中不足,应该说是缺少生活与人生的历练吧!



徐嘉怡 听琴赋诗联


■ 隶书写的爽快率直,结体富有变化,可见学习汉碑已有些年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可以在刚柔兼备和钤印的位置上,多下些功夫。



傅鞠聿辰 翰墨文章


■ 作品典雅清秀,书体特征显著。团扇作品内安排四字内容,再用墨线界格,从而达到外圆内方的审美趣味,可谓巧思。对于细节的处理还需多加关注,如“墨”的四点,可以改变方向或者大小、粗细等变化来做处理。



杨佳莲 古文选抄


■ 古朴,天趣,百看不厌的一幅作品。结体险峻,用笔老辣,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干湿变化没有拉开,使用此类粉彩纸,也实在很难表现笔墨的变化。



庄宸诺 王安石《泊船瓜洲》


■ 首次尝试在四尺对开纸内写一首完整的诗词,具有隶书古朴的用笔,干湿分明。但是唯独缺少了胆量,字与字之间少了连贯呼应。



胡屹宸 文章谈笑联

■ 扇面作品写的恬淡文雅,章法紧靠扇面上沿书写,留出大量空白,更是清风拂面。隶书用笔轻松活跃,可见性情。当然在这种放松的同时,也应注意点画的形态、起收等。



潘天逸 翰逸


■ "翰逸"两字写的厚实、随意。虽因初学,线条不够流畅且缺乏节奏感,但仍然较为完整地呈现了隶书的格调。



董弈杰 行到坐看联


■ 这件作品用笔很稳,颇具气势,点画厚重,有《张迁》味。需要有所改进的就是墨色浓淡的变化。在线条方面需要加强力度,要做到“力透纸背”。



俞宗玮 张旭《山中留客》


■ 首次尝试无格书写行书,能较好地完成本件作品实属不易。墨色、粗细变化丰富,行书感较强。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熟练度不够,字形结构方面有所欠缺,太过拘谨,需要增加行书的随意感。



葛忆朵 仁者寿


■ 隶书作品写得无拘无束,墨色从润到涩,非常自然,可谓一气呵成。从最后“飞白”的笔致来看,小作者已颇有笔力。当然,纵观整体章法,三字并未对齐,落款也需加强行书的操练。



汪雨轩 雨润


■ “雨润”两字写的气象很大。用笔凝练厚重,爽快不滞,整体章法布局完成的也较好。当然,还需加强基本功的练习,例如线条的“起始”、 “三点水”的写法等,都需要着重关注,款字写的也较为薄弱。



吴宜臻 兰气随风


局部 

■ 此件“兰气随风”章法布局巧妙,一破四字安排在画面正中的章法布局,用大量留白来突显四字,显得更有张力。纵观四字结体,如同章法一样,作者开始懂得“计白当黑”,巧妙地使用“疏密”,营造出书法的韵味。唯一可惜的是,“兰”字与其他三字不太和谐,主要是“门”略窄了些。



梁辰 墨舞


■ 此件“墨舞”总体写的很好,作者对结体、用笔、墨法、章法等都能悉心处理和表现,可见小作者有统筹全局的意识,实为不易。落款如能再写的熟练些就更好了。


王瑞 心经

局部 

■ 心经,小行楷,这可能是他写的第二幅,此前练过数次包括小楷心经,最后达到这幅更好的效果,是做了不少“准备”的,从整体看沒有任何剌眼的字和点画,从局部看点画精神、饱满,字的造型及状态极佳,用笔清晰、流畅,亦具有书写性的韵律美!建议下一步可深入研究,多临古人经典以求古意,如钟繇等古代精典字帖以深化之!



朱宇轩 松涛云峰


■ “松涛云峰”行书作品,枯湿浓淡层次丰富,特别是“云”“峰”两字从险势中增强了字的动势,很有想法。从作品中不难看出,小作者基本把握了行书运笔节奏及方法,但需注意书写行书不可一味的牵连缠绕,当断不断,否则过而不及。



薛沅圣伊 赵孟頫《枯木竹石图》


■ 行草书古诗一首,整体完成度很高,小作者险中求平,行与行之间注重错落交叉,给人一种血脉相连,风神洒落的飘逸之感。但落款过高,使得左下部出现了三角的空白,需要格外注意。



钱世祺 观涛


■ 作品形式独特,追求“观涛”两字正欹变化,并配合落款留白,该同学较好的把握了三圆的关系。隶书用笔沉着中追求畅快,但需注意回峰,减少过于尖锐的笔画,增加拙朴感,并望多加练习行书,则会取得更大成就。



陈奕阳 才原德可联


■ 此件作品结体古雅、线条质朴以显力透纸背之功。在此基础之上,如何才能打开作品的上升通道呢?建议思考下面的问题:线条质朴后是否还需提高一些灵动?结体古雅之时是否更需加强变化?这些问题都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向小书法家迈进所需要去“平衡”与“探索”的。



陶思淇 李益《洛桥》


局部 

■ 在四尺对开纸内以横批的形式书写一首古诗,难度较高。隶书用笔到位,线条流畅,写出了隶书碑刻的感觉。由于资历不够,不能完全把握每个字的字形结构,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另外,还需要加强字与字之间横向的联系、盖小一号的印章等。



苏毅恺 彩云飞  白鹤舞


■ 隶书对联写得朴实拙趣,用笔大胆、率真,结体方正、平稳,对《张迁》方笔运用较到位,作品已初具金石味。但落款行书还有待加强,笔画交代不够清晰,易产生误解,希望多加强款字练习。


联系我们

开云电子官网

总校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355号(文化商厦)4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 上海市徐汇区虹漕南路718号1号楼1A室

邮编: 200233

电话: (021)-5418 6130

电邮: w@nolimitart.com

网站www.area-fla.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博

   

友情链接



        


        


投诉建议



开云电子官网

来信: 上海市徐汇区虹漕南路718号1号楼1A室

邮编: 2002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 (021)-5418 6130

电邮: w@nolimitart.com

新浪微博开云电子官网v



法律声明

访问、浏览或使用本网站,表明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以下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如果您不同意下列任何条款、请停止使用本网站。


一、网站使用 

本网站的内容仅供您非商业用途的个人使用。对本网站的使用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及公众道德。谢绝出于其他目的的使用行为。

 

二、网站信息的发布、修改和更新

本网站可以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随时发布新信息或对本网站上包括本法律声明在内的任何内容进行修改,为了得到最新版本的信息,请定时访问本网站。

 

三、不保证声明

虽然本网站力图提供准确的材料和内容,但本网站并不对本网站所载的材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数据、观点、建议、网页或链路等材料和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充分性和可靠性作出保证,也不对这些材料和内容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包括但不限于有关权利、质量和没有计算机病毒的保证,并且明确声明不对这些材料和内容的错误或遗漏承担责任。本网站也不就本网站上提供的任何产品、服务或信息做出任何声明、保证或认可。 


四、权利声明

对于本网站中所含的知识产权和其他权利,您应予以尊重。如果内容未含权利声明,并不代表本网站对其不享有权利和不主张权利,您应根据法律、法规及诚信原则尊重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并合法使用该内容。您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修改、公开展示、公布、分发或上传这些材料或者以其他方式把它们用于任何不当用途。不得以任何目的把这些材料用于其他任何网站或其他平面媒体或网络计算机环境。本网站上的内容及其汇编等均受著作权法等法律保护,任何未经授权而使用本网站材料的行为,都可能构成对著作权和其他法律权利的侵犯。本网站上使用和显示的商标和标识(以下统称"商标")是本网站及下属关联公司注册和未注册的有关商标,但注明属于其他方商标的除外。在您使用或接触本网站上任何内容时,不能理解为授予您任何使用有关商标的权利。未经事先书面许可,您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商标。

 

五、关于用户提交的信息 

如您向或从本网站发送任何材料或信息,表明您已同意以下条款:(1)该材料或信息中不包括任何非法或不适宜发布的内容;(2)在提交材料或信息前,您已尽合理努力审阅并删除病毒或其他具有感染或毁坏性的因素;(3)您拥有该材料或拥有将该材料提供给我们的不受限制的权力,且本网站可以免费发布该材料或将该材料或其中描述的任何观念融入我们的产品而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或义务;(4)您同意不会就您提交的材料或信息向本网站提起诉讼,且您还同意如有任何第三方就您提交的材料或信息向提起诉讼,您会赔偿本网站的全部损失。


为特定的目的,如果您以自愿填写的方式提供注册或订阅电子信息所需的姓名、性别、证件种类及证件号、出生年月日、国家、电子邮件信箱、电话、联系地址和邮政编码、所希望提供的服务或喜好信息、客户代码以及其他类似的个人信息,则表示您已经了解并接受您个人信息的用途,同意本网站为实现该特定目的使用您的个人信息。除此个人信息之外,其他任何您发送或邮寄给本网站的材料、信息或联系方式(以下统称信息)均将被视为非保密和非专有的。本网站将对这些信息不承担任何义务。同时如果您提交时没有特别声明的,可视为同意本网站及其授权人可以因商业或非商业的目的自由复制、透露、分发、合并和以其他方式利用这些信息和所有数据、图像、声音、文本及其他内容。本网站不负责监控或审查您向或从本网站上发送的信息或相互之间单独交流的任何领域中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本网站论坛”以及其它任何交流内容。但您仍然不得向或从本网站发送任何非法、威胁、诽谤、中伤、淫秽、色情、危及国家和公共安全或其他可能违法的材料。若相关单位或个人对此信息的内容及影响提出确有证据的警告或异议,本网站可随时删除该等信息或无限时中止该信息的网上浏览,而不必事先取得提交者的同意,亦无义务事后通知提交者,情况严重的,本网站可采取注销该用户的措施。本网站对有关任何这类交流的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无论它们是否会引起诽谤、隐私、淫秽或其它方面的问题。

 

六、第三方链接

本网站可能保留有与第三方网站或网址的链接,访问这些链接将由用户自己作出决定,本网站并不保证这些链接上所提供的任何信息、数据、观点、图片、陈述或建议的准确性、完整性、充分性和可靠性。本网站提供这些链接仅仅在于提供方便,并不表示本网站对这些信息的认可和推荐,也不是用于宣传或广告目的。 


七、责任限制

本网站对与本网站相关的任何损害不承担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基于任何原因发生的利润的损失、数据丢失、间接损失、附带损失或业务中断而造成的损害),无论这些损害是否由于使用、或不能使用本网站的结果、与本网站链接的任何网站或者任何这类网站中包含的信息所引起,也不管它们是否有保证、合同、侵权行为或任何其它法律根据以及事前已得到这类损害可能发生的忠告。如果您由于使用本网站的信息而导致需要对设备或数据进行维护、修理或纠正,您须自行承担由此而造成的所有费用。

 

八、适用法律和管辖权

因本公告,以及访问、浏览或使用本网站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上述争议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各方一致同意至法院诉讼解决。

 

九、本网站法律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属本网站。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开云电子官网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信订阅号



     大无限【官方发布】

  天乐斋随笔【教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