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是让人静下来的艺术 / 循之
中国书画艺术之所以有养心修身之术,是因为它有一种静心神游、恬淡虚无、聚神理气的功能,而这个功能会把你带到一个“入静”的状态。静以修身,静以致远。使你摆脱快节奏带来的烦躁,达到调和心情、回归自然的本我。
我们每天生活在世俗的环境中,然而我们又想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在快节奏、浮躁的生活中,留一片清静。于是乎“慢生活”就这样流行起来。笔者以为,“慢”是“静”的前提。慢不下来,就不可能有静。因此,一个人每天能留一点时间用于阅读、用于思考、用于写作、用于散步、用于喝茶、用于对弈、用于书画将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中国书画是其中一个慢生活方式,也是一个让人静下来的艺术。
中国书画依次追求“逸、能、妙、神”四品,而为了达到“四品”,学习者在努力追求“得心应手”、“心手双畅”或“心领神会”里,在人艺双修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所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是在千百次挥写中,磨练而成的。“刻意”不行,“苛求”也无成。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当然是“天然”二字。
所谓“心手双畅”与“心领神会”,是人的意念已经与手所掌握的技法达到高度一致、趋于完美。这不仅需要培养高超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悟性。
笔墨与人文密切关联,这就要求深入学习的人,要学习诗歌、散文、历史、地理等等书画本身之外的知识,这些知识将极大地丰富你的人文内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功夫在字外”、“功夫在画外”。
中国书画是最为人性化的艺术,所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两大功能:修身养心之术和知世悟道之功。重视中国书画创作的人,只有做到“人文双修”、“德艺双馨”,才有可能架起人艺一体的桥梁,通往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因此,人与书、人与画、书法与绘画、书画与人文、艺术家与自然,都是紧密相连不可分的整体。否则就没有“见字见人”、“见笔知心情”、“人书俱老”、“字如其人”这些说法。一句话。中国传统书画是建立在中华传统人文和哲学基础上的。当我们静下心来习字画画的时候,不忘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立书、立画与立人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书品、画品与人品的关系。
卜元 虚怀

■ "虚怀"两个隶书字,写在扇形纸上,服帖妥当,款式很好。虽然款字略显大些,但仍不失为一件较完整的作品。
郑凯文 俯察品类

■ 四个大字落落大方,颜体书风和气质已显,点画掌握尙可,但就整体章法而言,尚欠火候,尤其是四个字的整体排列仍有不和谐之处。
周晟佳 妙笔生花

■ 第一次写四尺对开作品,胆量不小,下笔也较为爽快,整体感尚可。当然略有头大身小的不足,如果"花"字再厚实些、大些,就会更好。
赵宇轩 满招损 谦受益

■ 作品爽快和老练,用笔轻松灵活,收放有度,富有节奏变化,可见功力。然而,对于字形的把握上,严谨不够,书写速度总体偏快,所以导致字形走样,需沉下心来,多在结体上下功夫。
岳福康 何处不思量

■ 纵观整件作品张力很大,用笔很稳,线条已有一定功力,结体也较为古朴,不容易。在张力得到很好体现的同时,应该多关注线条快慢、粗细、墨色浓淡等的变化,这样会使得作品稍有些”透气“,落款不妨改用隶书笔意的行书来写,效果更佳。
虞强强 长风直挂联

■ 隶书对联作品,写的比较工整,用笔到位且较为熟练。线条有一定书写功力,干与湿的组合变化相得益彰,不容易。纵观整件作品,工整文雅是一大特点,但与之对应的是线条变化较为单一,可在这点上再下一点功夫。
徐轶伦 李白《渡荆门送别》


局部
■ 整体章法尚可,虽然尚欠成熟,但写的爽快,下笔较为肯定是优点。望加强行书点画和结体的观察和训练。
马逸茗 贞松唯有岁寒知

■ 作品书写大气、有力,笔法运用基本到位,线条变化丰富,但整体气息连贯性尚欠火候,需加强练习。
马悠然 神韵

■ 写的很认真,但尚欠笔力。"神韵"两字一个太紧一个太松,再加上写款,看的出是位新手。没关系,只要认真,喜欢书法,你的水平会提高很快。当这件作品发表之时,你可能也有同感,这就说明你已经有了进步。
汤子琦 开卷落笔联

■ 行书对联整体感很好,结体和气息也较强,尤其是上联的"卷"、"游"和下联的"笔"、"得"等,写得既厚重又灵活。落款位置恰到好处,小字水平也非常高,是一件成功的作品。
钱昱彰 康乐

■ "康乐"两字,汉碑味初显,笔力厚重,结体较好。相对而言,"乐"比"康"更加饱满、厚实。望提高写款的行书水平。
解腾跃 翰逸神飞


局部
■ 此件”翰逸神飞“,用墨饱满,线条流动性较强,已初具清秀一路隶书的风貌。不过两头的”翰“与”飞“较大,与另外两字应做到大小统一。另外,落款很弱,需多多加强练习。
朱舒滢 花雨竹风联

■ 此件四尺整纸大字行书作品完成的较好。结体已有正与侧、大与小、长与短等变化。整体气脉相通,可见功力。当然,在线条的粗细变化、结体的疏密参差方面尚欠成熟。
卢安妮 精气神

■ 该?幅?作品写?得?很有?神采???,笔法?连贯、?气韵?生动?,?灵气十?足?。该同学由楷入行,时间不长,已能较好的掌握行书笔法,如能在枯湿浓淡上多加练习,则会更上一个台阶。
李卓俊 知人自知联

■ 在斗方作品中,用类似对联的章法布局很特别。作者用笔已有节奏快慢的变化,下笔也较为果断,给人爽快利落的感觉。八字中,左边排列较好,右边因为有一个笔画较少的”人“字,因此排列上有些松散,虽然感觉是左右相对,但书写时甚至可以打破这种对应,形成一种新的平衡,说不定更好。
陈思洋 鹤寿

■ 六岁的孩子能完成“鹤寿”两个大字作品,实属不易。小作者能较好运用篆书的圆转并注重枯湿的变化,使得该幅作品趣味十足。但可以看出“寿”字还不够平稳,希望今后能注重中轴线的合理布局,相信会有更大进步。
戴菁莹 静思

■ 作品较为完整,已见行书模样。线条粗细变化明显,笔势开始呼应连贯,可见是有意识而为之的书写,很不容易。当然年龄以及学习不久,所以虽有“意识”,但比较生硬,写的多了自然会心手双畅。
李明蓥 洗砚清泉

■ 四个大字,写的放松、随意,可见已有一定的汉碑基础。加上落款,整体安排比较到位,可喜。努力方向:一要注意粗细变化,二要提高钤印的水平。
姚思丞 雅玩

■ "雅玩"这件作品,确实雅而好玩,简简单单的物件,题上小款,情趣盎然。美中不足的是,构图上汉砖与竹枝仍然存在过于平行的缺点。
景陈纤涵 读书乐

■ 此件作品写得无拘无束、天真烂漫。书写果断,毫不迟疑,已初步掌握基本隶书用笔方法。当然,在字形结构、整体章法布局以及落款大小上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戴霖君 神静心安

■ 作品写的中规中矩,点画基本到位,初习隶书,试着完成作品,实属不易。整体排列尚有偏差,大局观不足,有待加强练习。
方怡安 管子《白心》选抄


局部
■ 这是件有一定功力,颜体特征明显的作品。小字写到这个水平还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结构再准确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