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豫州刺史淮南公杜君墓志》
录入时间:2025/2/13 12:06:36

《周豫州刺史淮南公杜君墓志》
《周豫州刺史淮南公杜君墓志》,镌刻于武周时期,名为墓志,其实如碑。额头篆书题“周豫州刺史淮南公杜君之墓志”,志高 100 cm,宽45 cm,界格,与唐碑无异。虽然没有留下书写者姓名,但书法劲健老辣,结构严谨而不拘,点画精到而饱满,细品还略带北魏书风,不输欧虞。且拓本精良、稀见。可惜多处局部破损。特别是关键部位少了杜公之名。以致对考证带来麻烦。

《周豫州刺史淮南公杜君墓志》局部
品读墓志,我们得知"公天挺英灵""髫年吐秀""绮岁含芳"。还得知公有嗣子洪贵六人及孙恒周三人"、"公周天统二年,终乎私第。春秋八十有二。以随开皇元年十月一日,与夫人冯氏合葬於龙山之阳"等记载。

《周豫州刺史淮南公杜君墓志》局部
由于史料对淮南公杜君的记载极为稀少和不完整,为了尽可能整理出一点较为完整的资料,我们不仅查阅了《全唐文》·第10部 卷九百九十四,得到了此志的全部文字材料外,查阅中我们在《八瓊室金石補正》257页,惊奇地发现了此志碑阴的材料,其中清晰地记载了淮南公杜君三代谱系表。原来此碑是他的曾孫於唐高宗儀鳳二年(677)重修墳墓時所立,详情如下所列:
曾祖諱行寶,周朝任豫州刺史諸軍事淮南公。
祖諱洪貴,妻李。
祖諱洪略,妻馬。
祖諱洪艷,隋犨城府校尉,妻陳。
祖諱洪祭,隋任河山府司士,妻郭。
祖諱洪遠,妻董。
祖諱洪振,妻陳。
父諱恒周,妻趙。
父諱君政,妻呂。
叔諱君操,妻張。
右善達、義節等三代尊諱。
弟善惠。
《八瓊室金石補正》最后还特别加上说明:"此志两石相合,一底一盖。萃编(指王昶《金石萃编》录其阳面,缺杜君之名。而杜君之名及志中所谓嗣子洪贵六人孙恒周三人之名,俱载于阴面。萃编未之见也。今补入。"

附录 《淮南公杜君墓誌》(《八瓊室金石補正》257页
综上所述,我们终于理清了此碑的来龙去脉。志主人淮南公杜君,姓名杜行宝。且杜公卒于天统二年(566年),15年后于开皇元年(581年)与夫人冯氏合葬於龙山之阳,81年后仪凤二年(667年),又由曾孙重修坟墓并立此碑。
经核实,淮南公的姓名应为杜行宝,然后我们再百度一下"杜行宝",《杜行宝及妻冯氏合葬志》就立马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记录了出土地河南省宝丰县,无出土日期。立碑年代,唐仪凤二年(677)五月七日,与此拓片对照完全吻合。因此,此志的全名应为《周豫州刺史淮南公杜行宝墓志》或《周豫州刺史淮南公杜君及妻冯氏合葬墓志》 更妥。

《周豫州刺史淮南公杜君墓志》局部
此精拓本,今藏澉浦吴氏天乐斋,钤有"澉浦循之""循之珍藏""循之读过"印三方。




《周豫州刺史淮南公杜君墓志》局部
此碑还有一个可贵之处,在于志文无意中透露了子孙为先祖重修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方位信息,再所出土的众多古代墓志中,十分稀少和珍贵:
刻于仪凤二年的这件墓志,是曾任北周豫州刺史的杜氏后人,为其先祖改葬时补修的墓志,虽有残泐,但其中涉及的环境信息,值得关注。“以隋开皇元年十月一日,与夫人冯氏合葬于龙山囗囗囗原之礼也。其地东窥劭堞,伐楚之迹犹存;西遐滍城,避狄之隍如在。南临滍水,神龟游括地之澜;北瞰龙山,仙鹤憩耸天之岫。尔其珍木葱翠,嘉树纷披,是汝囗(南)之形胜,荆楚之囗囗焉”[liii]。此墓志也见于《全唐文》卷994《豫州刺史淮南公杜君墓志铭》、《金石萃编》卷9及《中州冢墓遗文》等,墓志中的“劭堞”不知何指,但“滍城”有史可考,《魏书》卷106《地势二》:“北清郡,領县二。武川,有滍城,鹿鸣山,农山”。按北魏在今河南省南阳市置北清郡,辖武川县、北雉县。如此则墓地可确认在南阳无疑。滍水即今日汝河。今称沙河,发源于鲁山县伏牛山脉主峰尧山,是沙颍河水系的一级支流,北魏郦道元《水流经》有“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尧山”[liv]。龙山应即《魏书》所言北清郡之“农山”。墓志虽然有残损,但其中“北瞰龙山,仙鹤憩耸天之岫。尔其珍木葱翠,嘉树纷披”的描绘仍然披露了隋唐时期南阳伏牛山地区重要的环境信息,表明隋末初唐时期的南阳森林密布,有珍禽异兽,生态环境良好的状态。

《周豫州刺史淮南公杜君墓志》局部
唐人墓志作为记载志主生平及功德的随葬石刻文本,其记录的唐代自然环境方面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更多是作为衬托墓地风水而写进墓志的,但仍然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唐代一些地区的山川地貌、河流水文、森林资源及其物气候等自然地理的若干信息,可以丰富我们对唐代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唐人墓志作为出土于地下的石刻新资料,我们不应该忽略其中所蕴含的历史地理信息,特别是唐人墓志中零星的环境记述常常会打开一扇认知唐代自然环境的窗户,给研究唐代历史地理的学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发现。(见《历史地理》第33辑/2016年1月《出土唐人墓志所见唐代若干环境信息考述》)

《周豫州刺史淮南公杜君墓志》局部
(配图:《周豫州刺史淮南公杜君墓志》/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