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首届开云电子官网学员书画作品网络展自3月7日上线以来,历经六个月,总共上线20期,展示作品392件。据不完全统计,至本期上线前,总点击阅读量达118447人次,其中微信12960人次,微博105487人次,平均每期阅读量在6234人次。读者点评如云,受到广泛关注。已经远远超出预计,圆满完成了展览、交流的任务。
下一阶段,组委会将组织全体评委进行本次展览的评选。评选将采用教师初评,组委会终评两个阶段进行。评奖结果组委会将择时公布并颁奖。
在此,我们感谢所有努力创作并投稿参与本次网络展的作者,感谢所有教师、评委为此做出的辛勤劳动,感谢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好友们的广泛关注、热情转发和点评。/ 组委会
黄佑未 秦观《江城子·清明天气醉游郎》


局部
■ 秦观《江城子·清明天气醉游郎》一首,写得较为熟练,整体章法尚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字形结体欠准确。2、每列的匀称度尚有待提高。建议在今后的学习中,既要努力提高每个字的结构美,又要多关注原帖的整体布局。
宋荣悦 秋江逸趣

■ 芙蓉花用笔用色生动活泼,韵味十足,小鸟用笔造型肯定,叶子用色变化丰富,但勾茎略显板滞,少变化。这是一个学习一年不到的学生作品,很不错。
董弈杰 愚公移山


局部
■ 该幅作品完整度很高,同时也是一幅很有张力的作品,在字形结构方面已经有不少创作的趣味性。只是在墨色的变化上尚有欠缺,枯笔可以适当增加一点,线条的变化性也可以再增加一些。
山俪娴 蔡襄《梦中行》

■ 四尺对开行书作品,小作者从篆书的中锋用笔过渡到行书的八面出锋,已基本掌握行书的特点和笔法,并注重行气的变化、字的正欹和枯湿对比,但牵丝的细腻度还不佳,粗细变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李霁宁 博学远虑

■ 该幅作品充分利用正方形,将落款集中于中部,一收一放间增加了章法的变化,小作者用笔拙趣、大胆,线条细腻。但因学书时间不长,捺笔的处理还需加强练习。
张隽涵 博观

■ “博观”两字写的俊秀,线条也颇为有力,对于结构以及章法的把握都较好。从中能够看出作者已有一定功力,线条写得大胆、爽快,毫不犹豫,希望保持。与此同时,应多注意字形的准确度,如“博”字略长,以及线条有些单薄的问题。
吴婧伊 智者乐 仁者寿


局部
■ 隶书作品“智者乐 仁者寿”写出了《礼器碑》的方整秀丽之美,用笔细劲、爽快,富于变化,六字长短错落和谐与共。整幅作品款字稍差,需多加练习,如能将落款靠近正文则更好。
辛诗阳 王维《过香积寺》

■ 此件草书作品写得已经比较成熟,基本功的一系列要素都能较好的把握。尤其难得的是已开始逐渐打破“均衡”的排列,从起首至尾端,犹如歌曲的韵律,自然生发,至高潮,到收尾,能够看得出作者开始表现自己的情绪,控制笔毫的生发。常有人会说草书要写好喝点酒,却不知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更高境界。
俞亦佳 深崖秋雨图


局部
■ 这是一件十分出色的仿清"四王"作品,笔精墨妙,气韵生动,充分体现了清"四王"作品的特点。作为一名初中学生,能有此造诣,非常不易。
郭耀煊 厚德

■ “厚德”两字用笔有力,线条厚重,结体也较为朴茂,整体给人质朴大气的感觉,不易。努力方向,日后学习中要多关注整体,例如这两字写的过大,可略微缩小。
顾易安 何处不思量

■ 此件作品线条朴实无华,结体方正有力,是一件较有古意的隶书作品。在用笔上还略显生疏,用墨的变化也显不足,希望在日后的学习中提高起来。
陈思洋 杏花春雨

■ 篆书“杏花春雨”,小作者注重篆笔的圆转,用笔苍茫有力,用墨呈现枯湿变化,结体严谨,已初步掌握篆字的基本笔法,如能在落款处注明篆字译文、印章敲的再到位些则效果更佳。
杨译程 明理

■ 首次写创作,胆量很大,线条利落,如再增加一些干枯的线条,写大字的过程中增加灵动性会更好。
黄劲松 天道酬勤

■ 作品整体章法安排合理,结体疏密有致,用笔老道,是一件较为成熟的行草作品。虽只有四个字,但是能够一破四字单独分开,而是采用首两字相互映带的方式完成,可谓大胆。加上字形姿态各异,又能够很好地相互呼应与贯气,使得作品稳重不失灵动。
葛忆朵 荷塘清韵

■ 荷叶用笔用色大胆,无拘束。荷花造型朴拙,使画面洋溢在一片天真烂漫之氛围中,十分可爱。
石宏亮 知白守黑

■ 采用满构图的方式去表现“知白守黑”这一内容,很好。小作者下笔果断沉稳且用墨、用笔都有心得。整件作品张力很大,也较为耐看,可见功力。如果能在结体的疏与密上再有变化,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