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左监门卫大将军《刘遵礼墓志》
录入时间:2025/3/29 18:55:37

《刘遵礼墓志》
唐《刘遵礼墓志》,全称《唐故内庄宅使银青光禄大夫行内侍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彭城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左监门卫大将军刘公墓志铭》,由宰相刘瞻撰文,监察御史崔筠书丹并篆盖。由刻玉册官邵建初刻石,此人曾于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与兄弟同刻《玄秘塔碑》。

《刘遵礼墓志》局部
刘遵礼,字鲁卿。先祖可追溯至帝尧,受姓分封至汉朝兴盛时,家族更显荣耀。源远流长,福泽绵延,史书不绝记载,世代称颂其德行。曾祖刘英,曾任唐朝游击将军、左武卫翊府中郎将,精通兵法,才华出众,但生不逢时,未能尽展才能,幸其后代英才辈出。祖父刘宏规,曾任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左武卫上将军,掌管内侍省事务,追赠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沛国公。辅佐多代皇帝,文武双全,功勋卓著,声名刻于金石。其子刘行深(即刘遵礼之父),如今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内侍监,封徐国公。

《刘遵礼墓志》局部
刘遵礼是刘行深的第五子,幼年聪慧,少年温良,生来孝敬,自幼忠厚。他年少入仕,于唐宝历二年(826年)任职于重要官署,凭借才华逐步晋升。开成五年(840年)获授将仕郎、掖庭局宫教博士,掌管宣徽库。此后历任登仕郎、承务郎等职,常侍奉于禁宫,深受皇帝信任。会昌六年(846年)升任供奉官、内仆局令,兼监医官院使,赐紫金鱼袋,地位显赫。

《刘遵礼墓志》局部
大中二年(848年),封彭城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五年(851年)改任宣徽南院使,兼京西京北制置堡成使,负责边防事务,功绩卓著。此后历任大盈库使、内弓箭库使、内庄宅使等职,掌管皇室要务。咸通年间,他多次调任监军使、内飞龙使等职,深受皇帝器重,累加银青光禄大夫。十岁为宦官,一生历任二十多种要职。志石详细记载了他从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入仕任重职,到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授将仕郎掖庭局宫教博士,直至咸通元年(公元860年)为官30多年的历程。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孟夏 ,其年六月十四日薨于私第,享年53岁。八月五日,皇帝下诏追赠其为左监门卫大将军。一生“忠贞事主,勤以奉公,宽而济众”,“书于史册,播于朝廷”。

《刘遵礼墓志》局部
此志,志石特大,雕饰考究,在志文四周线刻十二生肖像,志石正文宽9 3cm,高93cm,共40行,满行40字,合计约1500余字。刻石精美,保存完好。出土于陕西长安县,志盖已佚。今藏三原县博物馆,参见《三原县志》第956—957页(《三原县志》编纂委员会,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入编《清·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是研究唐代宦官史的珍贵资料。2014年1月曾在胶东文化广场城市美术馆举行的“大唐书风”中国唐代碑志拓片展中亮相。

《刘遵礼墓志》局部
此件精拓本,为清晚期麻纸拓本,由于此志书法精绝,风格与柳公权《回元观钟楼铭》相似。此清末民国旧拓本,整张未裁,比较难得。且刻工精良,志石保存完好,拓本字口清晰是学习和研究唐代楷书的范本。

《刘遵礼墓志》局部
此拓本今藏海盐澉浦吴氏天乐斋。钤有"天乐斋珍藏印""循之读过""循之珍藏"等印。2025年为"纪念海上金石学家王昶诞辰300周年雅集",特邀上海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定级专家仲威先生题跋。
此稿曾于2015年08月05日15:41 新浪收藏 来源:新民晚报

《刘遵礼墓志》局部
(配图:《刘遵礼墓志》/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