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叶舟-二
录入时间:2021/7/22 10:58:20
墨香对我是再熟悉不过的味道了。从小时父亲身边的研磨小子到如今试图用笔表达情绪的我来说,学习书法的历程就是认知自我的过程。
书法对我而言就是一种“游戏”,从小每每写字,身边都会有整刀的宣纸供我涂鸦,屋子里到处都是各式各样被写成半成品的“想法”,之后再统一送到父亲处接受可行性甄别,而后再成为作品。这也成了我现在写作品的一个习惯,空白的脑袋,空白的宣纸,随意的笔墨在其之上自由生发,思绪万千,整理归纳,形成作品。
学习书法的最初阶段,我接触了不少篆隶,而后转向楷、行草各体。在这过程中我被篆隶的意态深深吸引,古、拙、奇都是效仿的重点,作品基本以厚重为主,线条力求扎实有力,后加入一定的书写性,力求不刻板、不呆滞。在学习篆书的过程中,线条稳定性的学习与感悟使我受益匪浅,在隶书的基础上线条的厚度也有一定加强。楷书、行书写得不如其他几种书体来的多,却能给我那份安然自若,楷书的结体与点画、行书空间的意识,对我都是极佳的营养来源。之后接触到了草书,开始是依样画葫芦,只求“感觉”,后来开始注重点画、形态、气息、章法、节奏、情绪把控等。
学习中我注重广泛阅读历代字帖,无论是一眼看中的,还是玩味后才看出端倪的,又或是还并不那么喜欢的,从没放弃过。每本字帖都有独特性,有些可马上转化成养分,有些则在日后对自己有所帮助。对于这些营养的提取与转化,在创作时会有意无意地渗透在作品中,丰富创作的表现方式。
记得第一次入展是2011年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新人新作展,入展的作品是《草书诗数首》,对于刚开始接触草书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鼓舞,让我对书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升华。之后的几年中,参加了不少展赛,结识了许多同道好友,在展览中也得到了向书坛前辈求教的机会。父亲也常带我访名家,开眼界,虽然作品写得稚嫩,但我每次都不会放过求教的机会。对话间犀利的点评,让我常无语言对,带着疑问我曾数次前往各地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培训班,在那里学到了较为系统的书法理论知识,使我对书法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无论从学习方法、创作意识等,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此我慢慢地走出困境,进入了奥妙的书法之门。
入展·获奖情况:
2011年 入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新人新作展”
2011年 入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届篆隶书展”
2011年 入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届草书展”
2011年 荣获“《书法导报》首届全国手卷书法展”二等奖
2012年 入展“上海市青年书法展”
2012年 入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第二届篆隶书展”
2013年 入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第三届篆隶书展”
2014年 入展“上海市第八届书法篆刻大展”
2014年 荣获“临摹与创作·上海市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提名奖
2014年 入编《临摹与创作·上海市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集》
2014年 入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篆隶书展”
2014年 入展“陆羽会杯·2014年上海市青年书法篆刻大


隶书 读《自叙帖》感

草书 李白《忆秦娥》

章草 宋词选

(局部)

魏碑 选临《爨宝子》




行书 节临米芾《多景楼》



楷书 唐寅《落花诗》

隶书 读《张迁碑》感赋

魏碑 柳永《望海潮》

草书 尝鱼帖

金文 弘文世无匹 大器善为师

草书 杜甫《春夜喜雨》

草书 节临黄庭坚《李太白忆旧游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