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寻根】"福"、"禄"、"寿"
录入时间:2020/3/10 13:19:22

福、禄、寿是中国民间崇拜的福神、禄星、寿星的合称,象征幸福、吉利、长寿。
据传说:福,头戴官帽手持玉如意或手捧小孩为天宫一品大帝,天宫赐福由此而来。禄,手捧如意寓意高官厚禄。寿,白色胡髭,手持龙头杖捧寿桃,意为长命百岁。
甲骨文的“福”字,左上方表示酒樽之形,下部是一双手,右上方是个“示”字,全字意思是用双手捧着酒器在“示”前祭拜。“示”是用于祭拜的台子,以供奉陈列神主,人们根据这个台子的形状,创造了这个“示”字。另据记载,“示”字上部为天,下部代表日月星。凡“示”字旁的汉字,大都与天地祖宗鬼神有关。金文省略了双手,此后小篆、楷书基本保持这个特征不变。
那么,为什么捧着酒祭祀就是福呢?是因为“富”字本意就是在房子里有一个“酒坛子”,表示因为有了余粮酿酒才是“富足”的意思。

因此,甲骨文“福”给我们的信息是:福,是富裕,感恩和分享的意思。篆文将“福”的酒坛子改写成“畐”,把它解读为“有田、有饭吃,就是福”。
现在知道了“福”字的本义就是“求福”,后来才引申为“幸福”。“福”字基本作名词用,但也有当动词使用的时候,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意为小的诚信尚没有达到诚信动人的地步,那么神是不会护佑他的。
甲骨文“禄”上部表示“井架”,下部表示盛水的器具,三个点表示水。整个“禄”字的意思表示“取之不尽的井水,”譬喻有享受不尽的福分。金文稍作变动,下部水的形象更为明确。小篆左加“示”旁,表示天赐的福份。据《说文解字》右旁改为“录”,意为作声旁。

这个“禄”字与中国古代的分封制有关,天子将土地分封给亲属和功臣,这些受封的人就是诸侯。分封的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中间为公田,所打的粮食一律上缴,边上小块土地是劳动者的口粮,为私田。这就是“井田制”。在中原地区,田地往往围绕水井分布,水井,即禄,有水就有粮食,意味着分封后的收入,这就是“俸禄”一词的由来。
甲骨文“寿”字是“卐”的一半,表示无限延伸,左右两个“夕”,表示“肉”,代肉身。表示年老但生命长久持续。金文和小篆字头从“老”部,表示寿为长者,意指老者活得长久。小篆下部添“口”据传也是取之于金文,是为了表示向寿者道贺。后来的隶书和楷书,又添加了“寸”,据查也取自金文,表示操持,表示手捧礼物向长命老人庆贺。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寿”,是根据草书寿字规整而来。
关于“寿”的用法,其本义当形容词用,《说文》“寿,久也。”如“寿比南山”、“寿星”等都是指人的寿命长久。可是,《老子》有句“死而不忘者寿。”指的却是人的精神长存。

甲骨文总共才1000多字,所以常常一字多用,代表许多意思。比如存在的“在”和人才的“才”等。后世为了用意准确,就要造新字,新字不可凭空造,办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组合的方法,把原始的字当零件,两个或多个拼接起来,由此,汉字产生了部首。比如“单人旁”都与人有关,“金字旁”都与金属有关等。而这个寿字,在原有字形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长髪驼背的老人”作字头,后来与老人有关的字都用这个字头。如“考、老、耄、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