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形质”与“情性” / 循之
出自于孙过庭《书谱》的书法术语“形质”与“情性”,分别指字的形体和作品的精神。其实中国画也是如此。
从书法而言“形质”,指的是书体的不同,笔法的方圆、长短、粗细、枯润、顺逆等。当然还包括书法家笔下所塑造的字形长短、宽狭、肥瘦。就中国画而言“形质”,除了笔法与布局的异同外,还有山水、花鸟、人物的不同等。
从书画作品而言“性情”,主要指的就是作品的精神,其中包括书画家笔下所表现出来的作品气质、韵味、格调、修养等。作品可分为清秀的、质朴的、厚重的、淡雅的、洒脱的、含蓄的、精致的、大气的等等。
书画作品的“形质”与“情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一概而论。
书画作品的“形质”,除了以上所述书画作品的笔法和表现对象的不同外,还应包括条幅、横批、斗方、扇面、对联、尺牍、手卷、册页等装裱的形制。当然,书画作品的用纸、用色、盖印、正文、题款等也应包含在内。
一句话,书画作品的内容、笔法、墨法、章法和形制都是“形质”的一部分。
然而,“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熙载语)。书画作品的最终目的是“畅寄幽情”,是为了“表情达意”。因此,书画作品的最高境界是人与字的统一、人与画的一致。一件书画作品的气质,格调是书画家精神状态的具体体现。
常言道,“书为心画”、“画中有意”、“书画如其人”。书画的笔墨如同诗人之诗、歌者之声、作家之文。独立性强、创造力富之人,作品往往匠心独运;依赖性强,不越雷池之人,其书画作品也依傍门户,入而不出。情性豪迈之人,其作品往往气度恢宏;性情缠绵之夫,其作品也是柔媚有余,劲健不足。志行高远者,其笔墨清气飘逸;格调低下者,其笔墨往往俗气横流。心情恬淡者,其作品易气清端庄,旷达深远;追名逐利者,其作品易江湖气聚,哗众取宠。
对于初习者而言,“形质”是最需要学习和不断掌握的知识和技法。只有对塑造“形质”的方法了如指掌之后,你才能达到“胸有成竹”和“游刃有余”,才能“得之于心,应之于手”。至于“情性”,笔者以为一半是天分,一半是修养。天分是父母给的,你无法改变。修养是要靠自己在学习中不断修炼而成的。
因此,勤奋显得尤为重要。有句话说的好“先天不足后天补”,说的就是勤奋的重要性。“勤能补拙”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设想两个人天分是相同的,而一个勤奋,另一个懒,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赵心仪 大吉大利

■ 这是件四尺对开条幅花鸟作品。荔枝、母鸡带小鸡,有大吉大利的好兆头。作品构思巧妙新颖。该学生能较好的把握画面,如果能在出枝及落款上再严谨些,会更好。
沈慕承 润物扶花联

■ “润物扶花联”书写得十分愉悦、轻松、大胆,这是书写者宝贵的精神气质,但美中不足的是,字与字大小对比不可过大,毕竟隶书属于正书体,不象行草书之大开大合状,如,“贵、珍”二字,“珍”则过小,幸好落款和印章盖于此处,则整体算是和谐,但一般印也避免盖的过低。
李味佳 王维诗

■ 这是一件颇有设计意识的隶书作品。章法安排、结体设计、用笔状态、线条质量等都已经比较成熟,书写也较为老练。整件作品落款部分中草书的安排稍有欠缺,隶书的古朴与其并不很协调,如果能够写这些草书的时候多一份“拙味”会融合的更好。
马悠然 紫藤歌鸟图

■ 这是件四尺对开条幅花鸟作品,紫藤、小鸟、灵石,使整件作品动静相宜,作品构思巧妙新颖。该学生年龄虽小,却有很好的笔墨造型能力,好好学,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孟恩宇 古人名句

■ 大气,古朴,是此作的一大特色。干湿变化处理的恰当好处,动静结合,写的较活,确实是很好的作品。印章盖的不正,破坏了整体效果。
陆洋帆 诚信天下


局部
■ "诚信天下"四字行草结合,运笔爽快果断,线条以方为主,又方中见圆,方圆兼备。落款也很棒、很到位。是一件简而又奇的作品。
刘雨霏 一庭风月

■ 白鹤长鸣,牡丹富贵,好应景。该学生在此件作品中表现出良好的用笔、用墨、用色的能力。叶子变化丰富,牡丹婀娜多姿,画的很好。今后请注意画石头时的用墨方法。
陆佳怡 笔有诗专联

■ 这是一件非常有设计感却又不失笔力的作品。“字”的墨色变化与枯笔的处理相当老练,反映了老学员的《张迁碑》基础确实深厚。但在注意笔力的同时,不能忘记的是创作作品所需要的活跃感,在未来的学习中,可以增加学习线条的变化。
徐子鉴 节临王铎《赠汤若望诗》


局部
■ 首次尝试横幅的形式,写出了行书的墨色变化、字的大小变化以及行距之间的变化。缺点是款识写的小了些,与整体不够协调。
陈梓乐 鱼乐

■ "鱼乐"两个行书写的灵动、圆润,因初学虽为处女之作,却能如此淡定、无拘无束,实在不易。当然,要把行书笔法学到手,尚须時日。
严嘉蕙 静观

■ 此件“静观”用笔扎实肯定,结体疏密有致,章法排列生动有趣。在此基础之上应多加强线条变化、墨色变化,加入更多的“书写性”,使作品厚度饱满起来。
陶蘅 持之以恒

■ 这是一件很完整的作品。所谓很完整就是说作者在各个方面都把握的较好。线条的力度是整件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无论是润墨处还是飞白处,尽显功力。加上四条若隐若现的不规则界格,在平稳中又多了份灵动。建议在运笔过程中多加入“提按”,可加强线条的弹性。
周衍霆 心平气和

■ “心平气和”用笔大胆、洒脱,小作者注重运用枯笔来增加变化。特别是开篇的“心”字跃然纸上,既灵动又平正,很好的压住了卷首。但“气”字书写则过于放松,有上下脱节的感觉,使得其与另三字不够协调,需注意。
张展硕 积土为山


局部
■ “积土为山”以雄强的汉隶来表现,很契合文意。作者用笔耿直、结体方正有力,较好地体现出那种势不可挡的雄强之气。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提高落款行书的水准。
金洪宇 静逸

■ 四尺整张完成“静逸”两字,是一件大气、爽快之作。线条干湿相宜,写出了隶书古朴之味。闲章的尺寸过小且改的太高,已经破坏了整副作品的整体效果。
杨浦 自得其乐


局部
■ "自得其乐"四个篆书写的圆浑、婉转,又有韧劲。整体章法成熟、得体,是一件优秀的作品。努力方向:增加竖线条的速度,更多地表现运笔的节奏感。
魏子淇 《礼记·大学》

■ 隶书小字作品是非常考验功力的。常常有人问,到底是大字难写,还是小字难写?其实各有各的难易点而已。此件作品排列整齐,笔致统一、空灵,一派清幽之气。细细品味,字虽小却不含糊,笔画虽细却能挺拔,不易。日后可在字形上多加强“疏密”意识,会使得作品更有玩味。
葛千瑞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 作品“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小作者用笔拙趣朴实、工整大气,虽小小年纪,但作品给人一种挺拔向上之感,与书写内容相辅相成。但整幅作品粗细变化不强,中间款字还略显拘谨,如能下落到“移”字部位则效果更佳。
葛樱桦 桃源问津图


局部
■ 这是件四尺对开横幅山水作品,作品构图完整,意境优美,用笔、用墨大胆,层次分明,山石造型奇峻,结体新颖,充分展现了该学生的笔墨修养。
周尔晴 书山学海联

■ 篆书对联作品用笔果敢,线条大方,可见其性情。篆书笔法掌握的较好,书写状态颇为放松自然。然而,对于字形的把握上,还略微欠缺,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多注意篆书的结体方法。